味覺的處暑
秋天的第二個節氣“處暑”,一般在八月下旬。時光挪轉,行將出伏。
涼風起于青萍之末,清理著被溽熱統治的世界,同時也在催熟各種植物果實。田野里,山坡上,地上地下,即將成熟的氣息,到處傳播。
在廣袤的農村大地,處暑正是“解饞”時。此時正值農歷七月中,有關這個時間段的老話兒,很多跟吃有關:“七月半,遍地鮮”“七月半,打核桃”“七月十五棗紅圈”“七月半,扒扒看”……
過去的年代,人們為“填”肚子,急切盼著這個節令;如今,大家衣食無虞,也還是驚喜于處暑的饋贈——“嘗新”嘛。誰會拒絕新季節的賜予呢。超市里固然四季有生鮮,但那低溫下的保存,能跟處暑之風自然吹拂的“美味”媲美嗎?
漫說“遍地鮮”,這“扒一扒”的內容,也豐富得很:紅薯,花生,芝麻,鮮玉米,山坡上的毛栗子……
七月的山野,打開了一個奇異、豐富的味覺世界。紅紅綠綠的酸棗兒、脆嫩香甜的核桃仁、又酸又甜的長蟲蛋、野葡萄、嚼起來口角流白汁的毛栗子……
最誘人的是酸棗。酸棗樹,也叫“棘”。對,就是荊棘的棘。一蓬蓬酸棗樹,每一枚葉片下都挺著鋼針般尖銳的刺,時時對準了伸向它們的手。但山里孩子擅長摘酸棗,她們早把雙手修煉得鳥一樣機巧靈活了。摘酸棗時,左一啄右一啄,躲避著酸棗刺,躲避著刺毛蟲。一點一揪,一點一揪,一把酸棗入了兜。
很長時間里,酸棗樹上的果,不動聲色。一串串青硬的小紐扣,愣著木木的臉,你越盼越不見長??匆淮问悄巧禈?,再看一次,還是那傻樣。處暑的風一吹,嘿,色也變了,味也變了,質也變了。酸棗發了白,與蒂相接的部位,泛起一環環小紅圈,紅圈一天天向外浸洇擴散。吃起來不再硬硬木木,而是酥酥脆脆。放嘴里一咬,嘎嘣一聲兒。哎呀醉人嘞!
處暑時節,打核桃的聲音,風激浪一般響起來了:嘩,嘩,嘩,哐當,砰砰砰……溝里響,溝外也響;這邊響,那邊也響。每一棵懷抱果實的核桃樹,都在挨著棍棒擊打。每一棵樹下都是落葉飄零,青果鋪地。半空,還有一批批愣頭青,疾疾下墜,砸下來。
在樹下,揀幾顆離殼的核桃砸開,黃色仁兒,充滿溝壑褶皺,真像圖片上的大腦形狀。入口一嚼,脆脆嫩嫩,香香甜甜,宗宗錚錚。哦——此物只應天上有哪!
處暑時節,一種俗稱“長蟲蛋”的野果(學名叫作“龍葵”的)也熟透了。球形漿果,青里透紫,吃起來酸甜交融,舌尖一簇微微的麻。老家,蛇被叫作“長蟲”。大人說,龍葵的圓蛋蛋果子,是長蟲的干糧。
偷吃長蟲的干糧,讓人心里發怵。關鍵是,那長蟲瞅著駭人啊,脾氣也不是好惹的??伞伴L蟲蛋”在牙齒間微微炸裂、舌尖上彌漫酸甜微麻的感覺,還是會誘惑著我們去采摘。
那時節,身邊“嘰嘰”“啾啾”不絕于耳,初聽在前,再聽在后,細聽前后左右都有。是長蟲嗎?是在警告嗎?拿著棍子越是“唰唰”打草,“嘰嘰啾啾”就越是歡實。
草微微傾斜,是蛇在爬行游動?幾步跳出草叢,跑到土路上。捂捂心口,看看身后,哦,虛驚一場!
那美味的“長蟲蛋”喲!
那“扒”來的早秋,須經大人允準。處暑還不到收獲季,誰肯真“扒”呀。稍稍“扒”點,是給老人、小孩、孕婦、病人調調口味、補補“苦夏”落下的饑荒,順便探探植物結果的情況。紅薯、花生,要扒開土壟;玉米棒子,要扒開青綠的玉米;毛栗子要扒開“刺猬”般的硬殼……一個“扒”字,伴隨著微微的、惴惴的試探和歡喜,是對季節的打探和禮敬。
處暑的“扒”,對于我們來講,總有一種生鮮的、沖鼻子的植物鮮氣,讓人心里一動,生起一種早秋的憧憬。
都開始“扒”著嘗鮮了,收獲還會遠嗎?
□米麗宏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推薦閱讀
-
1楊軍督導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08-21
-
2宿州市再添3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08-20
-
3宿州市財政“真金白銀”支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08-19
-
4宿州多舉措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08-16
-
5省級首批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項目資金兌現 08-15
-
6小社區 大家庭 共幸福 08-12